富平老庙笃祜美女图片(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)

作者: 时间:2024-09-01 20:21:54 阅读:

2021年5月13日,秦腔《周仁》亮相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终评竞演舞台,当西安三意社女小生、国家一级演员杨升娟饰演的周仁,于掌声雷动中获得满堂彩,这个陪伴了杨升娟三十余载的角色,助力她成为了三秦大地上迄今最年轻的一朵“新梅”。


时光倒退到1992年,当时,只有9岁的杨升娟第一次参加正式的秦腔大赛,当稚气未脱的她站定台上,看着台下任哲中、陈尚华、张晓斌等秦腔领军人物,深吸一口气后沉稳开唱《周仁回府》,那时的杨升娟也许并未意识到,自己与秦腔宿命般的缘分,会就此注定,且将缱绻不离。

秦腔小丫初登场 自此一鸣惊人


如果说学习艺术要讲天赋,那么杨升娟无疑是秦腔行当中的一个例子——出生于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,并没有梨园世家的天然优势,但她从牙牙学语时,就表现出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的艺术喜好和天赋——受爱听戏的父母影响,小升娟3岁开始,就爱上了秦腔,每天最喜欢的游戏项目,是跟着电视里的秦腔节目边听边看边学,每晚也总要唱几段才肯上床入睡。

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

在家人的支持下,小小年纪的杨升娟开始跟着磁带进行秦腔学戏启蒙,逐渐唱到附近村子都知道“笃祜村有个小女娃,秦腔唱的美得很。”9岁那年,杨升娟参加了《秦之声》在富平举办的群众秦腔电视大赛,她是参赛选手年龄最小的一个,却用纯正老道的唱腔让评委们震惊,荣获一等奖。谢幕时,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大师专程找到杨升娟,说了很多鼓励的话。杨升娟回忆:“当时担任评委的张晓斌老师也找到我父亲,让父亲带我去西安找李爱琴老师学戏。正是这次大赛,和大师前辈们的引路,让我内心开始萌发要正式学戏,以后从事戏曲专业表演的念头。”

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

《周仁回府》和李爱琴,是杨升娟从听戏开始,就最熟悉的两个名字——《周仁回府》作为秦腔的“家底戏”,为秦腔八大本之一。李爱琴则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、国家级秦腔传承人,有“活周仁”之美誉。杨升娟人生第一次看戏,就是看的李爱琴的《周仁回府》,后来跟着磁带学戏,也是听李爱琴的唱段。

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

“那会交通不发达,但在大赛后,父亲还是带着我坐了5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西安,见到了我的偶像李爱琴老师,经过严格‘面试’,师傅收下了我。”至今,回忆起那天的场面,杨升娟都止不住激动,“我是第一次坐车从小乡村来到大城市,虽然当时晕车严重,心里却止不住欣喜若狂——我终于见到偶像了!我要正式开始学秦腔了!”


埋首耕耘终得回响 在戏里绽放芳华


从一个普通农村孩子,到获得中国戏剧届最高荣誉——中国戏剧梅花奖,从艺以来,杨升娟曾先后在《周仁回府》《生死牌》《宝玉哭灵》《赵氏孤儿》《白蛇传》《清风亭》《花亭相会》《杨门女将》《苏武牧羊》等大量秦腔剧目中饰演过主要角色,于方寸舞台绽放人生芳华。她的唱腔和表演深得李爱琴亲传精髓,台风大气洒脱,嗓音引人入胜,每每登台,仿佛都将整个灵魂融入到剧目当中,深受观众喜爱。

梅花香自苦寒来,杨升娟的秦腔成长之路,同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摸爬滚打,排练场上的浑汗如雨自不用说,她也因“特别能吃苦”,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“以前排练场的条件比较简陋,冬天还好,夏天三伏天每天训练一天后,浑身上下就像洗了个澡,一块干的地方都没有,连摁门铃的力气也没有了,时常趴到门上放声大哭。”如今回想起来,杨升娟说,一切都是值得的,“我需要跟前辈们学到的不仅是戏,更是一种为秦腔事业甘愿奉献的苦心,一种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的心愿。”

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

接受采访时,杨升娟感慨,新时代给予了秦腔艺术更广阔舞台,“戏曲是一门传统艺术,也是一门综合艺术,我庆幸我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,工作在一个幸福的团体,艺术路上一直有人帮扶着我。”十年磨一戏,戏是磨出来的,一场好戏,不止演的是个人戏,更是配合戏。

杨升娟说:“一个演员需要在不断实践中,才能增加才干,再好的演员,没有舞台锻炼自己是出不来的,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工作单位——西安演艺集团、西安三意社坚持出人出戏,给青年演员创造机会。学艺至今,我的成长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关心和扶持,离不开与我朝夕相伴的前辈、师长、同事们的帮助。”


传承推广不遗余力 让秦腔艺术薪火接续


戏曲,是深植人民之中才能焕发蓬勃活力的艺术,是“传帮带”才能永葆生机的艺术。凭借多年来对周仁这一角色的深入学习和入骨刻画,杨升娟已被陕西省文旅厅授予第九代“周仁”称号,她也成为秦腔艺术不遗余力的推广者——这些年,杨升娟在舞台演出之外,参加了大量秦腔艺术进校园、走基层的公益演出,为秦腔发展鼓与呼。

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

“就在上个月,我刚刚参加了中国戏剧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支教队,作为文艺支教老师去延安市延长县呼家川完全小学进行文艺帮扶。”杨升娟告诉记者,在对学校的孩子们进行秦腔教学中,她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秦腔,是因为从没了解过,“我除了给孩子们进行表演展示,开展秦腔讲座,还给孩子们排演了秦腔名剧《三滴血》的片段。10多天理论实践结合的学习后,许多学生告诉我,他们开始喜欢秦腔了!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:秦腔接班人需要培养,秦腔观众同样也需要培养引领。”

儿时结下“秦腔缘”成为她此生最纯粹的深爱 杨升娟:新“梅”初绽品自高

本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,杨升娟也积极参加了很多和市民大众零距离互动的公益演出——她随“名团名角进校园”活动,走进西安市曲江第十四小学、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、西安文理学院等院校,为孩子们讲解秦腔,也在易俗社街区和城墙下,与戏迷同乐互动,“通过现场活动,我真切感受到,秦腔艺术在人民中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秦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,它需要与新时代共同发展,我们秦腔人将用自己的热情、精神和梦想,保持着旺盛的舞台活力,始终与人民在一起。我想,这也是这届秦腔艺术节提出‘秦腔的盛典 人民的节日’主题的意义所在。”杨升娟说。

文/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图/受访者供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