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女来北京(来北京的女子,图什么?)

作者: 时间:2024-06-04 11:15:46 阅读:
来北京的女子,图什么?

《北京女子图鉴》(影视剧照/图)

可人们必须要明白一点,有成功就会有失败的,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,顶层的人永远是少数,大部分人通常情况下只能依次向下排列做基座。

“知道”(nz_zhidao)跟你谈谈,来北京的女子,图的是什么?

最近,电视剧《北京女子图鉴》引发网络热议。

如今,在摇晃和拥挤的帝都地铁里,想必肯定能找到,在上下班路上看这部剧的青年。那么,北京女子或者是北漂女子的生活,是否真的跟剧中展示的相类似呢?

被时间和生活碾压

事实上,第一集猥琐王的行为,与真实的京城大相径庭。21世纪马上就快要过完五分之一了,人们都知道男女平等,在大城市更甚。虽然剧中展示的是10年前的北京,但在那个人人都唱着北京欢迎你的大开城门时代,男女平等的概念,肯定不会让京城里的老爷们儿大脑短路。可喊归喊,现实中仍旧是把女性置于男人的巨大阴影下,说好听一点叫保护,也可以叫女士优先。陈可依的同学王涛,确实也这么做了,可他这么做的目的,却是想套路她。

我想,不少在北京漂着的男同胞们,可能有的人有过帮助自己女同学的经历。敢问这些男士,有几个会像电视剧里的猥琐王呢?恐怕广大女生同胞碰上类似男生的几率,比在地铁上遭遇咸猪手的几率还要低吧。男人虽说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,但要他们像倭黑猩猩那样,时刻保持精虫上脑的战斗力,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,尤其像王涛这个阶层的北漂男性。

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,每天光是通勤时间就要两三个时间,更不要说北京高强度的工作还在时刻追赶和碾压。还没买房子的,已经开始着手规划;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付了首付的,置身围城考虑的都是柴米油盐。不必羞答答的,这就是北京最普遍的小白领群体。生活就够他们受了,他们有必要再用色心去召唤警察蜀黍吗?再说了,正确的节奏该是这样:男同学还没来得及套路刚来京的小学妹,小学妹就要主动投怀送抱了。

开句玩笑,实际情况是大家都出双入对,真没必要去犯罪。

心理基因重组

在现实社会也不是不设防,尤其对跳进了京城大染缸的女性而言,霸王硬上弓可能没碰到,但隐性的侵蚀,不管对女白领还是女富豪,都会产生效果。

这个软性的侵蚀,就以女性的包包开场了。陈可依向往LV,剧中多处都有细致入微的刻画,她看包包的眼神,即便没有极具张力的扩张占有性,可陈可依如水一样的眼睛,还是在一点点吞噬着它。有人说了,LV是一个象征性的旗杆,代表了陈可依想要通过奋斗改变自身的事业心——毕竟那包她一个月工资都买不起。剧情里的LV,成为了梦想和世界连通的桥梁。

但不能否认的是,现实世界里的LV,早已一点点扭曲成为了物化女性的症结中心。物化,是对女性的某种改造,目的是让她们看起来或感受起来更符合男性的心愿。古代的男女不平等是公开的,所以对女性的物化也是简单而粗暴。要笑不露齿,不能穿露肉的衣服,不能和男性随便搭话,到了明清之际更是从小开始要把脚裹起来。当物化来的直接而显性的时候,女人对这些规则的无动于衷、抵制甚至反抗,都是徒劳的——物化就像把女人的基因重新排了次序。

如今的北京不单单是物质的,也更是物化女性的桥头堡。剧中所提到的工体,就处于物化女性的风暴眼。包包一定要名牌,名字一定不能俗气。

最重要的是,女性生理特征方面一定要显著。你胸大,你就有理;你漂亮,你就能先请。取悦男性的物化行为,昭然若揭。而且,随着整容技术的出现,女性更是随时随地能对自己进行改造。剧中的姚梅就去整容了,自己整容,才能可能获取资本整人。

如果说古代的物化,是男人对女人的掌控,那么现今的物化行为,一方面仍旧延续了男性对女性的掌控,另一方面也催生出了女性期望借助物化自身的方式,来实现对利益的攫取。

物化已不仅仅只具备强迫性,借助于媒体传播和消费攻势,物化的隐蔽性越来越强。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,外来的女性或多或少,渐渐都会融入到物化自己的队伍中去。君不见,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,安妮、艾丽莎们会摘下面具,重新叫会翠花和彩云嘛。毕竟,连陈可依都改名叫了陈可,她说是重新开始,可实质恰恰是迎合“北京规则”的物化行为。

来北京的女子,图什么?

《北京女子图鉴》(影视剧照/图)

物化不是目的

物化是为了取悦,对象是谁?工体酒吧里的那些帅哥,还有外企里的顶头上司高总。剧中陈可同乡的一句“捞金”,形象地说明了物化后的女性,一旦找对了金主,靠身体即可获得北京的车和房。

所以,物化并非目的,成功勾引到男人才是。直白的表达方式,简单而且粗暴,似乎在赤裸裸地宣扬扭曲的价值观。

不过在实际生活中,有多少女生去过工体的酒吧?想必没去过的人数远远多于去过的人。这说明,北京街道上的人造美女越来越多,可在开往苹果园的1号地铁里,普通的上班族女生还是占据了大多数。她们可能不那么娇艳动人,身旁也总会有一个依靠。

想来,不是每个现实世界里的女生,都愿意注射玻尿酸。 但注射了玻尿酸,确实就会有可能让自己少奋斗几年甚至十几年。

哪种类型的姑娘容易中招,这个并没有确切的数据。学识和技能的高下,都不会是评判衡量的标准,不过从实际生活中看,当一个人没有生存能力,那么便容易滋生依靠别人的想法。即使有的人生存能力还很强,有时却也心甘情愿把它荒废,转而去依靠物化包装好的自己。

还别说,依靠类似捷径上位的女性也不少。向现实做出妥协,把自己曾经的初心丢了,人们做出改变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。人一门心思认定了想要走成功的捷径,就会放弃真正奋斗的大道,转而只关注很多套路上的小技。

如剧中身处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,利益的考量和纠葛,很容易让人们陷入到无休止的、拉帮结伙的明争暗斗中。这样的消耗,实际上浪费的是自己的光阴。在北京,办公室文化是要学会做区分,在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学着把是非原则和交际情面做到兼顾。假如你想立足,一定要搞好关系;可如果你想要走的更远,那更要学会不卑不亢。

有退路吗?

累吗?尤其对一个女生来说,北京上述这样的工作生活,不累才怪。事实上,这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陈可依在剧中开头的那种迷茫,为什么要来北京?北京能给我带来什么?

千方百计提防别人、绞尽脑汁设计套路,说来说去还不是想变成人上人。说到底,来北京的人,没有一个不是奔着成功去的。不管你工作好坏,身份的高低,都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前进。可人们必须要明白一点,有成功就会有不成功,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,顶层的人永远是少数,大部分人通常情况下只能依次向下排列做基座。

千百年来,成功是唯一的选项,社会只告诉世人如何去争取成功,却鲜有告诉大家怎么安心去面对失败。没有退路,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,但也更容易激发世人不讲是非原则,一味争求利益的暗黑心理。更何况没有退路,当那些失败者退无可退,他们便会迅速颓废下去。

所以,当一个女生千里迢迢去做北漂,不能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还需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。在北京除了你自己,谁也不知道你几斤几两。剧中的这句话,虽然是来表达北京的人际关系实际上只有利益,而没有亲情可言。但不妨可以单独拎出来,告诉正在北漂和即将想要去北漂的女生,认清自己,别被外部牵着鼻子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