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爱琴美女_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作者: 时间:2024-05-24 22:41:21 阅读: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在江苏兴化一座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镇——茅山,有种独特的“肺腑之音”——茅山号子。这种劳动生产号子起源于远古先民的劳动过程之中,起到协调动作、放松心情、缓解压力等作用,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,并在劳动中一代代传承下来。

“在田里插秧,你家这块田,他家那块田,我妈唱了,旁边邻居家的这个人也跟着后面哼。边做边唱就是有劲,就是感觉不累。我就跟着她后面吼,慢慢地就喜欢上唱了。”茅山号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陆爱琴说。

在古代,生产劳动中有许多任务需要众人协作才能完成。江南水乡多洪涝,儿女挑泥来筑堤,人们肩负重担行走时发出的“咳哟”“咳哟”的喘息声,渐渐演变成有节奏、有韵律的声调。

其他生产劳动,如车水、栽秧、薅草、碾场、掼把、耕犁等过程中,也会发出类似的有韵律的声响,再加入劳动者一定的呼喊吟唱,逐渐演变成后来的茅山号子。
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号子旋律优美,演唱者一呼百应,是茅山儿女积极乐观精神风貌的体现,如同一泓清泉,滋养了茅山儿女心头灿烂的鲜花。

今天,当人们来到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茅山学校,随处可见哼着茅山号子的学生,他们用天真的童音,传唱着祖辈留下来的劳动旋律,高昂着头,稚嫩的小脸上满是骄傲。
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“目前不光在学校里找,在社会上我也还在继续找,就是嗓子要有高昂的感觉,要高,要亮,像河里的水,像山里的水流下来。”陆爱琴说。

作为一名“编外教师”,陆爱琴在学校里挖掘了几个极有潜力的女孩,免费教授她们演唱茅山号子。
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“唱久了,旋律和节奏我都非常喜欢。把好听的茅山号子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,传承到未来。”陆爱琴学生说。
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儿时,她就听过茅山号子“歌神”朱香林的传奇故事,朱香林曾经将茅山号子唱进了北京中南海,受到毛主席的接见,这在幼年的陆爱琴心里埋下了一枚火种,她多么想成为一名茅山号子“歌神”啊!

在当时的茅山镇文化站,刚刚参加工作的陆爱琴,日常主要完成五金加工等工作。艰苦的日子里,唯有歌声可以舒缓干活的枯燥,让心里快乐充盈起来。

在陆爱琴看来,她的梦想就是想唱:“我们边上班边唱,时间就不觉得很长。”

梦想一步一步照进现实,光明近在咫尺,却仍非唾手可得。茅山号子有着极强的合唱优势,更宽广的音域、更大的力度、更多的音色,凝聚起了演唱者的智慧、力量和激情。初入文化站的陆爱琴,还只是众多陪唱中的一员。

“有一次领唱没能去,站长就推选我登舞台,那时候我紧张,还有点怕。唱的时候没有表情,没有动作,凭自己的嗓子吼。”陆爱琴说。
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“唱是不错,表演能力差,你如果不好好学习,那就不要演。”原茅山镇文化站站长蔡永明曾这样说过气话。但在陆爱琴看来,心里还是非常地感谢站长,“他没有放弃我,让我努力学。”

三十年前,老站长一招激将法,让陆爱琴的勇气和信念在悬崖边傲然生长。“我早上起来练习一会,晚上下班再练一会,我在家里照镜子天天做,对着镜子哪里不好就改哪里。”陆爱琴说。
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陆爱琴深钻细研,潜心悟道,鸡鸣即起,不仅练唱,还锻炼身体,来保证自己拥有胸腔共鸣和清亮如银的嗓音。她还对着镜子仔细练习仪态、举止、发声的位置,终于让自己从一根木头蜕变成一树繁花。

工作闲暇,陆爱琴走遍了茅山的大街小巷,向老一辈的名师潜心学习。“人家说没有那个味道,我就开始跟那些长辈,比如说是施恩林老师,去她家里去学。”陆爱琴说。

劳动号子不绝于耳,小城响彻苏北民歌

怀揣着对家乡文化热爱,凭借着一颗谦虚的心和一把天生的好嗓子,陆爱琴逐渐熟练掌握了茅山号子的种种曲调。她尽情吟唱着、赞颂着,唱到热烈之处像一团火焰,唱到深情之处宛若小溪潺湲,唱到缠绵之处低回如风吟……

2018年,陆爱琴被评为茅山号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凭借着一腔热忱,陆爱琴让一度落寞消沉的茅山号子,重新在这片热土发扬光大,由田间地头,走上了艺术殿堂。

(来源: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/沈一秀 江苏教育频道/赵丹 编辑/高若婷)

【投稿、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#qq.com24小时内回复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