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女大胸护士(坚守34年青岛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士长马玉容:做有“温度”的护士)

作者: 时间:2024-09-01 22:48:47 阅读:
坚守34年!青岛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士长马玉容:做有“温度”的护士

人物名片

马玉容

年龄:51岁

身份: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士长

“细心、耐心、诚心,才能换取真心。”

坚守34年!青岛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士长马玉容:做有“温度”的护士

在有些人眼里,护士是白衣天使,纯洁美丽;而在另一些人眼里,护士只是从事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的初级劳动者。是与非,喜与泪,这群白衣天使犹如在刀尖上起舞。近日,青岛早报记者走进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,在护士长马玉容带领下,体验了一位普通护士一天的工作。然而这个“白衣天使”并不好当,酸甜苦辣尽在其中。

坚守34年!青岛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士长马玉容:做有“温度”的护士

马玉容(左三)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。

像家人一样照护患者

“今天状态好!我看看咳嗽情况。”“大姨今天情况怎么样?还难受吗?”“大叔最近感觉好些了吗?伤口还疼不疼?”早上7点30分许,记者来到了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病房,虽然还没到查房时间,但护士长马玉容早已穿好护士服开始在病房中询问患者的情况。走进胸外科病房,你会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积极、上进、融洽的氛围。

马玉容每天都以最美的微笑、最亲切的语言、最体贴的护理、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需要护理的患者。做一件事容易,而把同样的事坚持做下去就不容易了。三十年如一日,胸外科病房的护理团队在马玉容的带领下,每天早上7:30准时到病房做晨间护理,“我们每天都要做两次病房床单元整理,早上是在7:30—8:00,另一个时间是下午4:00左右,我们需要把床单等被服进行整理,已污染的要及时更换,清洁消毒桌面氧气罩,再把病房内全都打扫一遍。”马玉容一边工作一边向记者介绍,她走进病房帮助患者整理床位,同时了解每位患者的需求。

每天8:00,上白班的护士要和值夜班的护士进行交班,包括医护一体化整体大交班和床头交接班。交接班的主要内容是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,观察术后胸腔引流、有效咳嗽和下床活动情况,了解患者睡眠情况、饮食情况等。

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

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共有50张病床,这50张病床永远“满员”,这也对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。“细心、耐心、诚心,才能换取真心。”这是马玉容经常对护理团队说的,她也是这样做的。

接下来就是床头交接班,“吃饭了没有?今天情况如何?咱们一起来咳嗽一下。”每到一处,马玉容总是轻声地与患者或家属交谈,有带引流瓶的患者她总是俯身观察瓶里的水柱波动。记者注意到,她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,她的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情况,比如不同时段的体温、引流量等。在一个小时内,她就像风车一样转个不停,备药、注射、量体温。因为“技术含量”太高,此时记者完全成了“看客”。护士这一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,记者有一种“隔行如隔山”的感觉。

“每天都有需要手术的患者,我们提前一天会交代术前的注意事项,还有相关的围术期科普宣教内容。”马玉容说,当天按照手术室的安排,将患者送到手术室。记者采访当天有两位患者等待手术。“今天算很轻松的,明天有8位患者需要手术,明天相对来说就会非常忙。”马玉容说。

基础护理结束后,除了当天手术的患者,对其他患者的护理要根据病情进行,须遵医嘱用药,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,并做好记录,如有病情变化,要马上告诉医生。“护士服务于患者,是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的‘保护神’。”马玉容笑着说。

一切以患者为中心

2024年1月,青岛市市立医院成立了李简教授领军、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“青岛市胸部肿瘤诊疗与创新中心”。中心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部手术、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手术等高精尖手术,尤其是钥匙孔超微创胸科手术位居全国一流。

作为中心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东院胸外科护理团队以“微创”及“快速康复”为核心发展方向,将加速康复理念融入到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,遵循“安全、高效、微创、舒适、经济”的十字原则,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。

作为一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4年的资深护理人员,马玉容担任市立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已有22年。她见证了胸外科技术的发展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业技能,擅长胸外科肿瘤围术期护理、肺癌康复护理,在提高病区护理质量,赢得患者满意度方面,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
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,马玉容带领的这支护理团队,秉持着“以患者为中心,促进患者健康”的护理理念,用精湛的技术缓解患者的痛苦,用真诚的爱心呵护患者的心,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整体优质护理服务。

“众所周知,护理工作需要精细的技术,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又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,这全靠一双愿意工作的手。”马玉容说,拿胸外科患者来说,术后有效排痰是一道关,有的患者由于排痰不畅影响到愈后,马玉容就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,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,她的“胸骨上窝刺激排痰”技术广受称赞。

团队把ERAS(加速康复)理念融入到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,并制定了胸外科围术期护理管理指导规范,优化胸外科患者术前状态,减少围术期风险,维持术后生理功能,有效提高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和预后。严谨的质控小组,科室全员参与质控,分工明确,交叉质控,学习掌握质控标准,做好质控指标的管理。质控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,提升护理质量,保证患者安全。

34年坚守换来患者信任

从学校毕业至今,马玉容在护士岗位上已经忙碌了34年,她并不常回忆职业生涯,借着这次记者的采访,她的回忆在34年里穿梭跳跃,记忆深处的故事和作为一名护士的满足感、幸福感涌现出来。胸外科患者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,许多患者刚做完手术还处于意识不清醒、循环不稳定的状态,病情是瞬息变化的,她带领护理团队注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,严密观察先兆征象,对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,不断完善病情早期变化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,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保证。她们精准研判,使医生对并发症的前期处理快捷有效,很多患者的生命就是她们这样一夜一夜、一天一天坚守出来的。

这份坚守也换来了患者的信任。在马玉容记忆里,有这样一位患者家属:“那是20年以前了,当时一名患者因为肺癌在医院住院,但发现时已经是晚期,住院一段时间后去世了,但是这名患者的弟弟每年护士节都会给我发来短信或微信,感谢我们的护理团队,感谢护士当年对他姐姐的照顾。”谈起这段情谊,马玉容满是感动。“他甚至还记得我们当时护理团队所有护士的姓名,经常发微信问一下大家的情况。”马玉容说。

记者手记

守护生命 分秒必争

在各大医院中都有这样一个群体,她们时时刻刻感受着生命的脆弱和宝贵,承担着最累最脏的活儿——她们就是医院的护士。

记者体验的这几个小时,跟随着护士们一直奔走在护士站和病房之间,能明显感到腰酸腿疼,而这期间,护士们还要不停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,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,有的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。

一天的时间,记者仅是跟随记录,却仍然背后湿透、腿脚酸麻,而马玉容和她的同事们却需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,平稳、高效、正确地处理每一位患者的突发情况,解决每一位家属的困难。

来源|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见习记者 江彩雯 实习生 邱诗淇